1 香炉里的月光暮春的雨淅淅沥沥,将青石板路浇得发亮。阿福背着装满干粮的布袋,
又一次踏上通往鸡鸣寺的山路。母亲倚在斑驳的门框边,白发在风里凌乱:"路上当心。
"他应了声,却没回头,满心都是对菩萨的虔诚。山路上,阿福遇见背着竹篓的老樵夫,
佝偻的脊背被沉重的柴火压得弯如月牙。"后生,搭把手吧。"老樵夫喘着粗气。
阿福犹豫片刻,指了指胸前的佛珠:"我赶着去上香,菩萨会保佑您。"说完匆匆离去,
只留下老樵夫在雨里叹息。这样的场景已重复数年。每天天不亮,阿福就背着干粮出门,
在寺庙里一跪就是几个时辰,祈求菩萨保佑全家平安。家里的活计全落在母亲一人肩上,
那双布满老茧的手,既要洗衣做饭,又要下地劳作。一日深夜,母亲突发急病。
阿福慌乱地背着母亲往镇上的医馆跑,漆黑的夜路上,
他忽然想起那些被自己忽视的瞬间——母亲总是把热乎的饭菜留给他,
自己却吃冷饭;他出门时,母亲担忧的眼神从未离开过他的背影;而他,
连帮母亲挑桶水都嫌耽误了拜佛的时间。医馆里,大夫看着疲惫不堪的阿福,
摇摇头:"你母亲操劳过度,若是早些调养,何至于此?"阿福跪在母亲床前,泪如雨下。
月光透过窗棂洒在香炉里,他忽然明白,自己日日求神拜佛,却忘了真正的菩萨,
一直在家里为他默默付出。从那以后,阿福不再执着于寺庙的香火。他每天早起帮母亲做饭,
下地干活,晚上陪母亲唠家常。当他用那双曾经只为拜佛而跪的手,
为母亲端上一碗热腾腾的汤药时,母亲眼里的欣慰,比任何菩萨的灵光都温暖明亮。多年后,
阿福在自家院子里种满了母亲最爱的菊花。每当有人问起他为何不再去寺庙,
他便指着屋里忙碌的母亲:"我家就有尊活菩萨,何须远求?
"2 檐下佛光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尽,阿福已经将热粥盛进粗陶碗,袅袅热气在他眼前氤氲。
母亲李氏从里屋转出来,见儿子正将腌制的萝卜干切成细碎小丁,
眼眶忽地一...
评论精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