未来会在中关村的写字楼里,对着4K屏幕敲下千万行代码。
第一份“高考任务清单”在草稿纸上成型,
)写到“Excel”时笔尖顿住——家里的联想586电脑还装着Windows 98,
Office版本是97,但VLOOKUP函数的用法早已刻进肌肉记忆。
他突然想起前世带新人时说过的话:“数据不会说谎,除非你没找对提取方式。”黄昏时分,
母亲端来小米粥,碗沿贴着张字条:“楼下王阿姨说市图书馆有历年真题合订本,
明天周末咱去借。”字条背面隐约有褶皱,
像是被揉成团又展开的——大概是她偷偷看过他的任务清单,
却看不懂那些带括号的优先级标注。床头台灯在笔记本上投下斜长的影子,
林深对着“数学压轴题记忆偏差”这行字画了个问号。窗外的法国梧桐沙沙作响,
他突然想起前世住院时,邻床大爷说过的话:“人这辈子啊,就像写程序,
错了就得debug,可有时候连编译器都不给你报错提示。”他摸出校服口袋里的圆珠笔,
在“任务清单”最下方写下一行小字:【系统提示:检测到时空变量异常,
建议优先修复核心漏洞——1999年数学全国卷压轴题。
】2 数据建模阁楼书房的屋顶漏雨,墙面上的水痕像张扭曲的中国地图。
林深蹲在旧书桌前,
膝盖硌着1994-1998年的高考真题合订本——母亲今早跑了三个图书馆才借到,
书页间还夹着泛黄的借阅卡,上面盖着“禁止在书上涂画”的红章。
Windows 98系统启动的旋律响起,电脑机箱发出拖拉机般的轰鸣。
他打开Excel 97,新建工作簿命名为“高考考点热力图”,
第一行依次输入“年份”“科目”“题型”“考点”“分值”“出错率”。
鼠标在工具栏间滑动时,
忽然想起前世用Python写网络爬虫的感觉——本质上都是从海量数据中提取有效信息,
只是现在的“数据源”是纸质试卷,“爬取工具”是扫描仪般的眼睛...
评论精选